推广 热搜: 餐具  安全    材料  企业  餐饮  一次性  消毒  外卖  塑料 

嵇锡贵:越窑青瓷要更好地继承和发扬

   2020-06-15 40
核心提示:如嵇大师所言,越窑青瓷被称为“母亲瓷”,晚唐诗人陆龟蒙曾赋诗:"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赞美越瓷“类冰似玉”。它始于汉,盛于唐,发源于宁绍平原绍兴会稽山麓、上虞曹娥江畔一带,唐代属于越州,越窑,因此得名。之所以著称于世,是因为釉色等外观绝美,而且造型高超精湛,器物众多、千姿百态,细节深处无不彰显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记 者:嵇大师,您好,欢迎做客《文化绍兴·名人面对面》,您是“国大师”,从事陶瓷艺术工作有60多年了,我们非常敬仰您。您当年是怎样踏上这一行的?

  嵇锡贵:主持人好。当年那会儿我还在景德镇,初中毕业以后,景德镇陶瓷美术技艺学校来招生,这个学校是教美术的,在陶瓷上画画,我很喜欢,因为我从小就喜欢美术。当时还了解到,如果能考上这个学校,吃饭是不要钱的,学费也不需要交,毕业以后还包分配,我想这个诱惑就很大了,因为我家里兄弟姐妹多,就靠我爸爸一个人的工资养家,我下面还有弟弟、妹妹,所以我想我要为父母分担,为家里面分忧。

  记 者:您从小就有为家里谋划并着想的担当。进入学校后,老师们认可了您的创作,不到两年,就被留校任教了?

  嵇锡贵:是的,在学校里,美术基础、素描、水彩图案等,我都非常认真,非常用功,那个时候是5分制的,如果我估计不能拿到5分的话,我肯定要重新再来过。那个时候招进来的学生也是初中毕业,我是初中毕业进去,有些学生可能还比我大一点,开始我真的不习惯叫我老师,我吓得跳起来了,后来慢慢习惯了,我教两个班的素描,上课前我都自己先要画一遍。

  记 者:提起这个素描,我们想到您在陶瓷工艺作品上绘画的时候,据说是从来都不打草稿的,打好腹稿以后,心神合一去创作。

  嵇锡贵:因为陶瓷上面的装饰,都在我心里面,如果用笔画的话,那就是用颜料直接画上去了,如果用刀刻的话,我刀马上就放上去了。所以我对自己说,下笔无悔,下刀也无悔,不可能再重复。

  记 者:您的手非常遒劲有力,从事陶瓷工艺这么多年,听说冬天都不涂护手霜?

  嵇锡贵:因为这是陶瓷的特性所需,不能有任何的杂质放进去,所以做陶瓷之前手都要洗得很干净。

  记 者:可以给我们看看您的手吗?

  嵇锡贵:你看我的手,都是青筋。因为我要用刀刻的话,要很大的力气。有的时候刻得手上都起泡,所以冬天也不好擦润肤油,会影响陶瓷质量。

  记 者:您为艺术真的付出了很多。

  嵇锡贵:这是应该要做到的。

  记 者:陶瓷烧制工艺有一种叫“现代熔炉技术”,即便您从艺六十多年了,可还要在旁边看守窑炉,烧制不同的工艺,有不同的温度要求吗?

  嵇锡贵:这个陶瓷它叫“火的艺术”,尽管你画得好、做得好,如果火没掌握好,就等于前功尽弃、白做。所以,在这个火上面,我们就特别要注意。烧瓷器有两种火焰,一种叫氧化焰,一种叫还原焰,如果这两种火焰没掌握好,烧出来的瓷器该青的就不青,就变成黄的,那就是废品了。这个窑呢,虽然有温度表,但是窑内温度和窑外面表上的温度,有的时候可以差三十几度,所以还要靠自己的肉眼观察里面的烧制情况。

  记 者:当年入行的时候,您的师傅又是谁呢?

  嵇锡贵:老师都是景德镇非常有名的,后来还拜了邓白先生为师。

  记 者:他也是我们中国陶瓷艺术界的泰斗。

  嵇锡贵:是的,《中国陶瓷史》的主编就是邓白先生。他在中国的陶瓷地位是相当高的,那个时候能够和邓白先生见一个面,我都觉得是无上的荣幸。1988年我在浙江展览馆搞个展,邀请邓白先生给我题词,我要印一个小的画册,就直接把题词交给了印刷厂,结果遗失了。我当时心里急得要命,很诚惶诚恐,心想对邓白先生太不尊重了。他得知后,一点架子都没有,又写给我一幅,从此以后我就跟邓白先生成了忘年交,他德艺双馨,我非常崇拜他。

  记 者:您老家在湖州,您先生是台州临海人。您擅长在陶瓷上绘画,先生擅长陶瓷的雕塑,可以说,您二位是天作之合,将中国的陶瓷艺术推向巅峰。您二位还成立了“贵山窑艺术馆”,并合作了很多代表作。

  嵇锡贵:我先生也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夫妻一对儿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可以说是凤毛麟角,所以最早我们在2000年就先成立了一个研究室,我用嵇锡贵的一个“贵”字,我先生叫郭琳山,用一个“贵”一个“山”,名字里各拿出一个字来,就有了“贵山窑”。

  记 者:回顾一下您的创作之路,最典型的代表作就是“7501主席用瓷”,您还记得当时是怎么样的一个创作过程?

  嵇锡贵:当时是1975年,但1974年就开始搞设计图了,当时据说领袖毛主席要梅花和竹子,所以我们釉下组就全力以赴,设计这个图稿,后来领导也很满意,我们就在1975年动手,在泥胚上面制作。因为我当时是项目负责人,一个小组也有十几个人,我组织起来,这个全部都手工画的。

  记 者:是分几次呢?样品送到主席面前是一次成功,还是反复修改过?

  嵇锡贵:样品就是设计图先给他们看的,认为好,那我们就开始动手做。当时里面有一种泥叫高岭土,陶瓷里面缺少高岭土它烧不成功的,高岭土等于陶瓷里面的骨头。

  记 者:这种土到哪里去找呢?

  嵇锡贵:这个高岭土是在江西临川,高岭土从那里弄来,但这个矿当时已经要枯竭了,最后一点矿石拿回来,但矿石里面含铁很多,这个铁在陶瓷里面一烧就是一个黑点。

  记 者:那怎么把它分开?

  嵇锡贵:原料拿来以后我们组织大家用刀把铁刮掉,要刮出几吨的泥来,这个功夫真是不得了,所以这个“7501”作品,真是前无古人。

  记 者:在2013年,毛主席诞辰120周年的时候,复刻了这个“7501”作品,当时为什么会想到复刻呢,复刻的灵感又来自哪里?当时这个设计图稿还有吗?

  嵇锡贵:这个讲起来呢,也是蛮奇怪的。当时我是釉下组组长,设计图纸都是由我保管的。有天我无意识地买了一本新的书,扯了这个图纸包这个书。到了杭州以后,整理这个书,才发现还有图纸在我身边。所以因为有图纸在我身边,我就可以再做。当时,收藏界老的“7501”市面上已经没有了,所以他们要求:原来是你做,现在图纸又在你身边,你再做。我想想也有道理,我应该把它再恢复出来,那么在毛主席诞辰120周年的时候,把它再一次做出来了。

  记 者:在2016年杭州的G20峰会上,您担任了国宴瓷画面总设计师,这个国宴上用了两套您设计的作品,是哪两件?

  嵇锡贵:当时叫我做国宴瓷画面总设计师,给我戴了这么一顶帽子,我只有尽我最大的努力来做。开始就给我20个字,就设计这个图纸,叫“西湖元素,江南韵味,浙江特色、大国风度,世界大同”,说你要按照这20个字去设计这个图纸,我压力非常大。

  记 者:最后您的作品把这20个字的要义全部涵盖在里面了。

  嵇锡贵:全部都涵盖进去了,但当时国宴瓷也不是说我设计的就能马上采用。很多地方也来投标,有景德镇、有湖南、有广东、有深圳、上海的,包括我们浙江龙泉的也都来投标。当时国务委员杨洁篪为这个国宴瓷来过两次。他们看了以后,一选就选中了我的两套,我当时不能在场,还要签保密协议。很多北京的评委专家来,就说我“繁华盛世”那一套,具有皇家风范。

  记 者:评委们的确很有眼力的。“国色天香”是以国花牡丹为设计素材的,据说有108件,这么多的作品是一种什么样的创作灵感?

  嵇锡贵:“国色天香”是在2016年9月5日,奥体博览中心主会场用的这一套。当时外交部长王毅也指着这一套说好,他说这一套青花瓷是我们中国青花瓷的优秀代表,清新明朗、雅致庄重,给我这么几个字评价。这个108件呢,是一个总统用的,不是一桌人用108件。

  记 者:可以说,这个过程用餐下来,我们比西方的西餐更加考究。

  嵇锡贵:那考究多了,太考究了。当时这一套东西,这个盘子的大小高低,我都要亲自到西湖国宾馆与厨师们对接。

  记 者:所以配合得也非常好,最后把国家级的标准呈现在世界面前。

  嵇锡贵:对,对,所以大家都非常满意。

  记 者:那么,现在越窑青瓷在中国陶瓷历史上是什么样的地位?

  嵇锡贵:越窑青瓷,应该说是我们国家的母亲瓷,通过越窑青瓷,再繁衍成南北各大瓷器,各大窑系都是从越窑青瓷繁衍出来的,因为它年代最长,东汉末年开始已经有越窑青瓷了,在我们中国陶瓷史上的地位是非常高的。

  记 者:您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是越窑青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对越窑青瓷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您也被评为“杭州工匠”“浙江工匠”,您内心怎样来理解陶瓷的“工匠精神”?

  嵇锡贵:目前我们国家越窑青瓷,国家级代表传承人我是唯一的一个,所以这个越窑青瓷的重任,是在我肩上。我体会到陶瓷的“工匠精神”,就是做陶瓷作品一定要做到极致,这才是工匠精神。对做每一件东西都要达到我预想的结果,所以我要不惜代价,不惜工本一定要把它做好。我的每一件越窑青瓷,可以说都是全世界唯一的一件,没有第二件。

  记 者:“工艺和民间艺术薪火计划”,是您提出来的。如今您带的徒弟都已经陆续出山了,这次来绍兴也是来收徒,这是第几批?

  嵇锡贵:也不是说我提出来的,当时我们几个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跟杭州市文创办陆政品部长一起交谈,说起了这个“国大师带徒”,后来政府就认为这个提法很好,要传承、要带徒弟。第一批是我女儿,第二批慈溪的学生,第三批是在杭州,第四批是余杭,第五批就是去年12月,也在杭州。加上这一批到绍兴的话,应该是第六批了。

  记 者:我们非常的荣幸,尤其是到绍兴来,您对越青堂传承发展越窑青瓷方面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嵇锡贵:我觉得越青堂能够对越窑青瓷这么重视,能够把越窑青瓷传承下来,这个确实是非常好,所以我也愿意来贡献一点绵薄之力。为绍兴的越窑青瓷,我也可以添砖加瓦做点事情,这次要我到这里来带徒弟,我也欣然接受。

  记 者:节目的最后,您对越窑青瓷以及徒弟们说一些寄语吧。

  嵇锡贵:我们对越窑青瓷这一块应该给予更好的发扬、更好的继承,我希望我们的徒弟们要好好地苦练基本功,一定要用这种“工匠的精神”来学习越窑青瓷的技艺,把越窑青瓷的技艺一代一代地传下去。这是我对徒弟们的寄语,谢谢。

  记 者:感谢嵇大师做客访谈,谢谢!

  访谈后记

  中国是陶瓷的故乡,China就是中国,China也是陶瓷,陶瓷的地位是很高的,越窑青瓷在我们中国的地位更高。我们应该更好地发扬,更好地继承。

  ——嵇锡贵

  越窑青瓷

  ——艺术的载体 文化的使者

  文/张珊珊

  采访年近八十岁的国大师嵇锡贵,缘于她这次来到绍兴收徒。目前,她也是唯一的国家级非遗“越窑青瓷烧制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她说,这应该是第六批有政府相关部门一同见证的,传授传统技艺的收徒仪式。能荣幸成为国大师徒弟的一共有两位,一位是绍籍省级工艺美术大师陈国荣,另一位是景德镇陶瓷大学本科毕业生、绍籍的陶艺师黄臻,他们也是绍兴越青堂的签约大师。

  嵇大师与我回忆起2012年,也有这样一个正式拜师的仪式。她清晰记得一群年轻人刚来的时候,连线条都拉不直,嵇锡贵便毫无保留地每天手把手教,将技艺倾囊相授,并“授之以渔”。起初,她还给每位徒弟交养老保险、端午节发粽子、节日里一起吃团圆饭……在徒弟们看来,嵇锡贵更像自己的奶奶一样呵护着他们。后来她带的徒弟也很争气,有的还考上了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博士。

  如嵇大师所言,越窑青瓷被称为“母亲瓷”,晚唐诗人陆龟蒙曾赋诗:"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赞美越瓷“类冰似玉”。它始于汉,盛于唐,发源于宁绍平原绍兴会稽山麓、上虞曹娥江畔一带,唐代属于越州,越窑,因此得名。之所以著称于世,是因为釉色等外观绝美,而且造型高超精湛,器物众多、千姿百态,细节深处无不彰显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们也有幸在嵇大师的西溪贵山窑陶瓷艺术馆,见到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艺术作品,使我们对青瓷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知。从唐代开始越瓷就出口到巴基斯坦、伊朗、埃及、日本等许多国家,建国以后,越瓷更闪烁出绚丽的光彩,广大制瓷艺人充分利用蕴藏着的优质瓷土,制作出许多工艺精湛的产品,绍兴瓷厂还首创变幻莫测的变色釉瓷器,上虞瓷厂也生产出仿六朝青瓷器。

  我想,嵇大师能在绍兴收徒,她一定希望这里能够传承好精湛的专业技艺,既要让古代珍品走进大众视野,也要让现当代作品随着“一带一路”的步伐走出去。如G20杭州峰会的国宴上,嵇大师担任画面总设计师的作品——“国色天香”,仅一套餐具就有108件,竟如此考究。

  这让世界不仅能够触摸到中国陶瓷匠人们手中的温度,席间还会沉醉于东方热土的匠心情怀,更能感受到源远流长的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华夏文明。

  名人面对面 嘉宾简介

  嵇锡贵1941年出生,籍贯湖州,现居杭州。1965年毕业于江西景德镇陶瓷大学美术系陶瓷美术设计专业。她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越窑青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G20杭州峰会国宴瓷画面总设计师、第一届浙江工匠、杭州工匠荣誉称号获得者。

  嵇锡贵早年师从著名陶瓷前辈研习中国传统陶瓷装饰技艺,承古韵而求新意,以一份坚守和执着,潜心于艺术创作,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1975年,她在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担任釉下组负责人,设计并研制中南海毛主席用瓷釉下彩餐具《梅竹》(即“7501”餐具),是主创者之一。2012年,嵇锡贵设立杭州西溪贵山窑陶瓷艺术传习所;2013年,被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授予“中国陶瓷艺术、设计、教育终身成就奖”。


 
标签: 瓷器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餐具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餐具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苏ICP备17023776号